行业资讯
2016-07-29 00:29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2015年,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6%左右。越来越庞大的老人群体给中国社保制度和社保体系带来挑战。如何通过加快发展养老产业解决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实现小康社会的民生大计和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十三五期间,中国提出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补齐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保障的短板,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也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根深蒂固的传统养老观念影响下,加上目前养老机构不足,居家养老模式还是目前中国养老的主渠道,90%的老人将在自己的家中度过晚年。

  

内蒙古自治区:打造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

 

内蒙古积极行动,打造互联网+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并提出《内蒙古·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规划》,构建一台五网智能养老应用体系。一台五网智能养老应用体系就是将所有的12349便民为老服务中心升级,搭建成一个数据互通、信息共享的智能化养老服务应用平台,以老年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专业养老服务队伍为支撑,整合社会资源,重点构建呼叫救助、生活照料、健康管理、远程看护、电子商城5个智能化的养老服务网络。互联网+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应用互联网技术,通过12349便民为老服务热线将老人的需求与服务对接起来,突破了传统居家养老的诸多瓶颈。

宁夏固原:智慧养老活动走进社区

 

318日,市民政局、老龄办,中国联通固原分公司、固原市银海科技有限公司在市区宋家巷社区联合开展银海智慧养老进社区活动,为居民讲解智慧养老项目为老龄人群带来的方便和实惠。据悉,固原市银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是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我市第一家智慧养老服务机构,是以居家养老为核心,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以老龄人群为服务对象,以信息网络为支持,以国家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为保障的一项民生工程。老年人通过手持应用终端可一键拨打绑定的亲人电话、一键求助、定位跟踪等,还可一键拨通运营商电话,享受到生活超市、家政服务、订餐送餐等18项服务。

 

武汉中山:探索智慧养老解决方案以大数据技术创新养老模式

 

近年来,南区不断探索提高养老服务工作效率。目前全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6000多名,养老服务工作压力较大。南区社会事务局局长陈顺梅透露,330日该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正式对外开放,一套智慧养老解决方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老人营造一个安心舒适的养老生活环境。南区在为老人提供看护、保健、养生培训等服务的同时,希望通过与五心智能的合作推广智慧养老的理念,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大数据平台,为每名老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长沙望城:搭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长沙市望城区康乃馨集团依托互联网搭建的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已在长沙部分社区投入使用,通过提供集中照料与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


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通过集成线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与线上老年服务交互服务系统,既为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与居家服务,还通过居家养老、资讯推送、定位查找、紧急救援(SOS)、信息查询、远程医疗等多种功能,为辖区内独居或子女无暇照顾的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该平台可整合志愿者、医护人员、社团组织、周边商户等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对社区内失能、失智、孤寡、空巢老人的服务需求进行评估,为他们量身定制养老服务。同时,老人在线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可享受体检、护理等多项服务,体检信息可上传至医院的后台数据库,再由医生对老人健康状况进行智能化管理,运用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的医养融合养老服务,让老人真正享受智慧养老带来的便利。

江苏苏州:社区智慧养老让老人安享晚年

 

为解决日益严峻的社会养老问题,苏州区建国门街道结合地区老人的具体情况,积极推进养老工程建设,在整合养老服务资源的基础上,与东城区海阳老年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携手,共同建设了海阳智慧养老建国门服务中心,为地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中心内设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休息室、棋牌室、视听室、康复室、洗澡间、电子阅览室等功能用房,可为社区老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简单医疗、健康指导、娱乐休闲、心理咨询和情绪疏导等服务,并利用现代智慧养老设备为每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中心还可以提供智慧居家系统的安装,通过智慧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对老人的日常生活进行远程监控和照顾。

据了解,建国门街道将通过海阳智慧养老中心项目探索地区智慧养老模式,以建立完整的服务管理及协调机制,让老人不出街道就能享受便捷服务。

河南洛阳:健康服务真智慧

 

随着洛阳市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不断完善,部分老人能够享受的健康服务也越来越智慧


相隔千里,子女随时掌握老人健康信息。老人子女只需下载一家健康手机客户端,就可随时查阅包括历史记录在内的老人所有体检数据,且这些数据可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合作医疗机构和老人子女三方间共享。如此一来,子女无论身处何地,就可随时了解父母的身体状况,老人在就医时这些数据也能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足不出户,老人就可享受医疗服务。老人不舒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可使用三方通话功能,联系市第一中医院的医生,让双方就病情进行直接沟通。目前,共34家医疗服务机构,可向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在网老人提供紧急救助等相关服务。


2016-05-06 15:16

习主席体验的乌镇智慧养老,原来是这样的!

统计局权威统计,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2亿,其中,65岁以上老人达1.4亿以上,空巢老年人口今年将突破1亿,占老年人口的一半,无子女老人和失独老年人以及失能老年人口均在持续增加。我国养老业市场潜力巨大,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中国的养老该如何做?

展望全球,养老行业比较发达的日本、瑞典、丹麦、芬兰、美国等国,电子技术也已广泛应用到老人的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养老产业各个领域,已完成养老形式从“事业化”向“产业化”、养老设施从“硬件化化向“软件化”、养老服务从“传统化”向“科学化”的战略转型。中国的养老产业走向世界的同时,不仅完成了学习先进技术,同时养老领域,特别是智慧养老领域需要巨大的创新。

目前全国各地方都在养老模式上积极实践,尝试做出自己的创新,比如北京的养老助残卡、上海的智能腕表、厦门的智能手环、南京的养老服务平台,都着力尝试养老领域的多产业整合、大数据分许、定位和服务监控等。

20151216日下午,习近平主席来到“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展馆。习近平主席通过网络摄像头,与两公里之外的乌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人们进行了一次视频通话。这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借助乌镇在互联网发展上的独特优势,给老人安装了SOS跌倒报警器、人体传感器等设备,结合人体感应,可以让子女、服务照料中心和医院等实时了解老人的情况,从而实现对老年人健康管理、应急救助、生活照料等服务,形成“互联网+养老服务”的新模式。这是我国智慧养老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养老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乌镇模式具体说来,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其核心在于用先进的管理和信息技术,比如传感网、移动通讯、云计算、WEB服务、智能数据处理等IT手段,从而将老人、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等紧密联系起来。

椿熙堂通过日立先进的照护系统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相结合,通过世存信息的HULFT和海度数据蜘蛛形成了一个面对乌镇所有老年人全覆盖的数据信息网络。把养老服务从社区延伸到了家庭,实现全镇1.5万老人全覆盖。老人不但可以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得到照料,还能由中心派人上门服务。

依托HULFT和海度数据蜘蛛搭建的数据信息网络平台,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社会组织孵化站、义工与志愿服务站、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于一体,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快速建立起服务提供者、家人、社会、政府与老年人的联系;利用信息平台整合义工志愿者、医疗卫生、社团组织、周边服务商户等社会资源形成社会服务支持系统,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浙江既时报)


2016-04-22 19:26

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同时也是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这为我国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预示着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将更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

在“十三五”时期,我国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从而使城乡广大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这就必须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加大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引导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为居家老年人上门提供基本服务;鼓励发展家政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不断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夯实居家养老在整个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作用。

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要严格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推进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养老服务功能,具有为老年人服务功能的设施都要向老年人开放;实施社区无障碍环境改造,加快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改造,逐步增强社区的依托作用。

在机构养老方面,要统筹建设各类养老机构,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托底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和境外资本兴办养老机构;充分挖掘现有各类资源的潜力,降低养老机构的空置率,鼓励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兴办养老机构,着力解决失能老人、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难的问题。

()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

2015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结束后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老龄办、中医药局《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意见》提出,到2017年,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符合需求的专业化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制度基本形成,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

首先,要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要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其次,要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医疗机构,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再次,要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服务。第四,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相关规划时,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空间,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第五,要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

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体系,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养老服务机构和保险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这是因为,第一,我国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数量巨大,“三多”老人大多数体弱多病,需要接受长期护理。第二,我国人口普查、卫生主管部门的调查和一些学术研究机构的调查,都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接受长期护理的老年人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我国的残疾人数量巨大。残疾人的康复和护理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残疾人中,老年残疾人的长期护理问题更加突出。第四,我国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家庭的小型化,使得家庭成员越来越难以承担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重担。

只有适时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说,建立我国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已经没有向后推延的时间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开发包括长期商业护理保险在内的多种老年护理保险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保险筹资模式,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鼓励老年人投保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与此同时,要大力开展老年人照护服务。要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等比较健全的专业照护服务提供体系。要落实好将有关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政策,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治疗性康复提供相应保障。

()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支持政策

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居家养老的支持政策,以巩固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要“注重家庭发展”。首先,要落实家庭成员赡养和扶养老人的法律责任。为此,必须明确作为赡养人的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其次,要探索建立居家养老的支持政策。保障老年人的居住条件,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为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提供帮助和便利,发挥家庭对老年人的经济保障功能。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和请假照护老年人的权利。鼓励慈善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对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再次,要发挥土地、住房以及财产性收入的养老保障作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促进老年人个人承包土地的合理流转,发挥农村土地对养老的经济保障功能。盘活老年人的不动产,探索以房养老模式,鼓励老年人通过住房“倒按揭”或其他财产性收入用于养老。与此同时,必须充分发挥老年人在家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老年人在传承传统文化、倡导文明家风方面的优势作用,推动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建设。调动老年人积极性,开展家庭建设和家务劳动,为代际传递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要制定实施有利于家庭发展政策措施。

实施有利于家庭发展的户籍政策、住房政策和税收政策,鼓励和支持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或就近居住。要大力构建老少共融的家庭文化。强化未成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家庭成员间的互谅互利。鼓励老年人满足自我照顾、自我服务需求的参与方式。

()推动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发展

在我国养老服务机构中,公办养老机构占据绝对优势。问题不在于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所占比重过高,主要是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形式单一、封闭运行、床位不足、效率低下,成为社会各界广为诟病的顽疾。因此,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并已经提上有关方面的议程。问题是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究竟应该如何改革。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改革不应该是简单的改制或民营化,必须分类指导。具体来说,主要是两大类。

一类是民营化改革或公建民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积极稳妥地把专门面向社会提供经营性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政府投资兴办的一部分养老床位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管理运营,从而适度降低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所占的比重。

另一类是继续保留公办养老机构的性质,但必须改革其职能定位。要根据公办养老机构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建设成医养结合型的、面向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专科”型养老机构。这类养老机构除承担政府应该“兜底”的“三无”和“五保”老人中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入住,对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老人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低收费入住外,也应该面向其他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入住服务。对公办养老机构收养老人的资格条件必须严格限制为失能半失能老人。申请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必须经过相应的评估,才能决定公办养老机构是否应该接受入住,以及入住什么样的公办养老机构。

这既可以有效的缓解目前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困境,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解决目前养老服务需求最迫切、也最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难的问题。(新华网)


 共3条记录 第1/1页